傅园慧
2016年是“体育大年”。奥运会和欧洲杯是缤纷体坛里的两场饕餮盛宴,中超、CBA则是家常下饭菜。本报从今日起将陆续推出年终体坛专稿,看看一些代表性人物的2016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20岁的中国游泳队运动员、杭州姑娘傅园慧,无疑是里约奥运会上乃至2016中国体坛最耀眼的明星和风云人物之一。可以说,在奥运会之前傅园慧还很普通,但一趟里约之行就让她无论是在网络影响力上,还是在大众的眼中,受关注程度远远超过许多金牌选手。傅园慧的妙语和她不同凡响的表现到底代表着什么?不同的人见解也不一样。我们暂且以比较权威的“官方说法”为傅园慧的人气和轰动现象做一个总结。
傅园慧走红不仅仅靠“洪荒之力”
8月25日在人民大会堂,中国体育代表团里约奥运会总结表彰大会上,时任体育总局局长的刘鹏在讲话中指出:“傅园慧在赛后接受采访时那种发自内心的激动和欣喜正是对享受体育、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奥林匹克精神最好的诠释,是体育运动中最能感染和打动人心的一种力量,‘洪荒之力’这个充满个性的幽默表达,已成为网络和媒体最流行的语言,更是代表了当代中国运动员自信开朗、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风貌。”
但同时也不要忘记,傅园慧的走红不仅仅依靠的是“洪荒之力”这样的金句,她是以当今亚洲女子仰泳第一人的身份出现在奥运会的泳池当中的。在里约,傅园慧游出了个人最好成绩,获得了中国女子100米仰泳在奥运会上的最好成绩铜牌,机会和成绩都是靠艰苦努力得来的。
傅园慧在里约一举成名,于是媒体和公众追捧傅园慧的风潮丝毫不亚于对金牌得主孙杨的热度,这种风潮在里约奥运会比赛期间就开始了。按照赛程,傅园慧直到游泳比赛最后一天还有参加混合泳接力决赛的任务,紧接着就要回国,她也仅仅是按照队里的要求在游泳最终比赛日之后接受了央视的采访,与主持人张斌进行了对话。然而这样的对话远远不解渴,洪荒少女的心扉还远远没有敞开,达不到人们想深入了解这个可爱姑娘的诉求。央视访谈结束后,傅园慧仅休息了几个小时就和其他队员们一起搭上了回国的班机。
8月17日清晨,从马德里到京的飞机降落在首都机场,傅园慧出关回到体育总局的运动员公寓已经是8、9点钟的样子。而这个时候北京青年报记者就已经给她打去了电话,约好当天中午与她见面。还好,“傅爷”还是那个“傅爷”,她一点儿也没有膨胀,也没有摆出明星的架子,而是非常配合地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傅园慧透露,在4月份的奥运会预选赛上,她的成绩非常不理想,仅仅是在主攻的百米仰泳项目上勉强进入了决赛,如果以这样的状态到了里约,完全没有任何前景可言。但是在随后的澳大利亚外训中,“鬼知道我经历了什么?我每天把自己练到吐,练到绝望,几乎和死了一样。你能想象到那样没有希望的日子吗?我一个人跑到训练馆外,走到大街上,不知路在何方,就那么没有目的的在雨中和寒风中孤独地走。但是我还是挺过来了,就像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