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体育
比赛开幕式现场。 人民网北京8月15日电(记者王霞光)“雷志敏杯”第三届青少年红拳大赛暨红拳跑拳打手擂台赛于8月12-13日在陕西省丈八体育运动中心网球馆举行。 来自广东珠海、东莞、重庆
比赛开幕式现场。
比赛开幕式现场。

人民网北京8月15日电(记者王霞光)“雷志敏杯”第三届青少年红拳大赛暨红拳跑拳打手擂台赛于8月12-13日在陕西省丈八体育运动中心网球馆举行。

来自广东珠海、东莞、重庆、四川成都、江苏张家港、山西朔州、大同和陕西各地市133支代表队共计1571名运动员参加了本次大赛,他们都是十八周岁以下的青少年,其中最小年龄5岁。为期两天的武艺竞赛包括红拳套路、紅拳长短器械、集体项目、红拳跑拳打手擂台赛和普及进校园套路《红拳十三势》专项。

本次大赛得到了陕西省文化厅批准,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支持,陕西省学生体育协会、陕西省武术协会和陕西红拳文化研究会共同主办,西安体院武术系、陕西红拳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和西安克信实业餐饮有限公司联合承办。

为了增强红拳少年实战技法水平,本次比赛设立了红拳跑拳打手擂台赛,参赛队员从首届报名参赛的64名队员,到第二届报名参赛的120名队员,其中还有20名女孩子参加,分别由年龄和体重分为,8――9岁,10――11岁、12――13岁,14――15岁、16――18岁。赛事采取红拳出场用紅拳礼仪,在规则中规定有效使用紅拳技法打击对方,出场以紅拳礼仪开场,实行点到为止的传统,采用红拳手法、步法、拿法、打法等技法进行对抗,恢复古代武艺传统。

“发扬雷锋精神,保持优良传统”是陕西省红拳文化研究会创会之初一贯保持的优良传统。比赛接待、编排、安保、会场布置、竞赛监督委员会、仲裁委员会、裁判员、检录员等所有工作人员全部实行义工制。大家出于对红拳组织的拥护,对红拳事业的热爱和敬畏,从四面八方赶来,为大赛服务,为所有运动员服务,为红拳品牌甘愿奉献。

红拳的保护,走过了22年不平凡的发展史,从濒于灭亡,到目前的辉煌,经历了两代人的艰辛付出,才迎来了今天大好的局面。22年前,在红拳面临严重断代危机的关键时刻,是已故著名武术家马振邦老师、红拳传人范长江先生,现任会长邵智勇和原陕西省武术院院长高文先生共同发起组织了“首届陕西地方拳种观摩赛”,在陕西首次把红拳纳入到了比赛的行列,首届比赛参加人数238人,基本上都还是50岁以上的老年人,赛后在众多红拳老前辈呼吁下,在原陕西省武术院院长高文的组织下,成立了陕西地方拳种研究会,首届会长由著名武术家马振邦先生担任,至此拉开了红拳文化遗产的保护、挖掘、传承的历史新篇章。

2005年,为了更好地保护、传承、弘扬红拳文化,经陕西省文化厅、陕西省民政厅批准,成立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省级社团组织——陕西红拳文化研究会,原陕西省体委主任雷志敏当选为首届会长。他带领红拳人走过了十年不平凡的发展过程,十年来,红拳4次登上央视武林大会擂台赛,并荣获五拳种精英赛团体冠军,22年来,成功举办了12届红拳传承人展演交流大赛,两届青少年红拳大赛,4次红拳文化研讨会和两届红拳保护非遗论坛,2007年红拳被陕西省政府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红拳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从此红拳被纳入到政府的保护体系,随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遗产法》的颁布实施,红拳的保护、传承、发展有了法律的保障,陕西红拳代表研究会作为政府公示的红拳非遗保护责任单位,把保护红拳传承人老拳师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设立了以红拳传承人为主体的红拳传习所、培训基地178个,红拳的保护,传承、发展进入了历史发展的快车道,2013年红拳被评为《中华武术》30年传承最给力拳种。陕西红拳文化研究会连续多年被评为陕西省非遗保护先进单位。

尊师重道,是红拳人永远不变的道德理念。老拳师们义务传授红拳,为红拳培养了一代代新秀,应该受到尊重和爱戴,在开幕式上为红拳九段、八段的老拳师献花,看似简单的一个“献花”却让老拳师们心里暖呼呼的,他们得到了应有的尊重 。

红拳起源于周秦、扬名于唐宋、胜极于明清,是中华武术文化的重要一脉,红拳文化深深扎根于三秦大地的故土,已经成为陕西武术文化的一张靓丽名片。在红拳文化中,除了特有的技击和防身自卫的功能、健身强体的功能、娱乐功能,还包含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勇于拼搏、维护民族尊严不屈不挠的尚武精。“习武修德,爱国强身”,已经成为当代红拳少年的行为准则。

(责编:张帆、杨磊)
相关阅读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