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边体坛
原标题:全国学生运动会竟成“全运会”?   从全运会马不停蹄转战全国学生运动会的谢震业(左一),与戴着眼镜的大学生同场竞技,场面颇有“穿越”之感。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因赛
原标题:全国学生运动会竟成“全运会”?

  从全运会马不停蹄转战全国学生运动会的谢震业(左一),与戴着眼镜的大学生同场竞技,场面颇有“穿越”之感。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因赛事安排竟然与天津全运会重叠,刚刚在全运赛场上披金斩银的众多超级明星们,拖着疲惫的身躯,“摇身一变”成为了大学生运动员,从天津直接转战杭州,参加全国学生运动会,被戏称为Encore“全运会”,顿时引来了众多争议,一直被质疑的运动员“百变”身份,也再次成为了焦点。为此,本期三言二拍,我们邀请到刚刚在天津全运会上斩获男子100米和200米双金,紧接着又在全国学运会上再度成为双料冠军的谢震业,以及中国大体协副主席、首都体育学院校长钟秉枢,以3个W(WHAT何物,WHO何人,WHY何用)为题,一解众惑。

  ■本专题策划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伟胜

  ■本专题撰文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许 蓓

  ■本期特邀嘉宾

  首都体育学院校长、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副主席 钟秉枢

  天津全运会男子100米、200米冠军 谢震业

  WHAT——何物

  学生运动会,什么赛事?

  许蓓:我知道谢震业今年的比赛强度和密集程度已经到达了一个临界点,从伦敦田径世锦赛开始,到回国后马上投入全运会,然后马不停蹄去参加学运会,这么密集的比赛行程对职业运动员来说是不是有点不科学?

  谢震业:其实我很早就知道有学生运动会这个安排,自己也有参加预选赛,不算是临时被抽调去参加的。从比赛强度来看,的确压力很大,之前学运会的时间一直都没有确定,只是说在全运会之后,所以最后收到比赛通知,知道跟全运会“无缝连接”,真的很意外。对职业运动员来说,这样的安排带来的压力是很大的,特别是我在学运会跑完100米,准备跑200米的那个间隙,肌肉反应很大,有点吃不消。我基本每一枪都是很高强度去跑,肌肉负荷很大,心理状态也是很紧张的,到后面就有点疲惫了,只能集中精神避免受伤。

  钟秉枢:其实,今年的全国学生运动会是将原来的中学生运动会和大学生运动会合二为一,事实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是有它的竞技体育表现诉求的。过去,全国大运会是一个通往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输送渠道,而在全国大运会创建之初的上世纪80年代,世界大运会是中国队参与夏季奥运会的一次重要练兵,也被视为“小奥运会”,很多运动员先参加世界大运会,再去参加奥运会。原本在2016年举行的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因为规范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进行了调整,与中学生运动会合并推迟到今年进行。

  学生运动会的举办,目的就是强化学校体育教育,展示全国青少年学生的精神面貌,推动体教结合,探索学生培养高水平运动员之路,以及提高学校的竞技体育水平,那么参与学运会的高水平运动员,本身也是学生的一分子,他们代表学校来参赛是理所当然的。

  谢震业:我这次是代表浙江大学参赛,这也是我第一次参加学运会,感觉很新鲜,意义很特别。学运会有非常浓厚的校园气息,比如比赛场地、住宿、食堂全都在学校里,身边都是学生,虽然说运动员本身也是学生中的一员,但其实我自己一开始也有点不适应,因为学运会是晚上比预赛,上午比决赛,跟职业比赛一般在晚上进行决赛不同,所以对我来说比较难调动状态,不过这可能也是学生运动会的特点吧。

  WHO——何人

  学生运动会,谁是主角?

  钟秉枢:我们讨论一项赛事的质量,主要看4个方面,一是赛事核心价值、目标体系,二是它的项目设置和参与程度,三是它的传播、理念,四是商业运营、营销。从赛事核心价值、目标体系来看,我觉得学生运动会这样的设计还是有问题的,因为中学生的比赛跟大学生的比赛是不一样的,价值不一样、培养的目标不一样,竞技水平也不一样,这样混在一起比赛就会显得很复杂。

  最简单的一个方面,学生的组织管理,会比过去更麻烦,因为大、中学生的管理是两回事。

  许蓓:说到核心价值,我自己会有困惑——学生运动会到底是强调参与性,还是强调竞技性?如果学生运动会的目标是展示校园体育,推动体育教育的发展,那么职业运动员的参与岂不是会“抢镜”?

  钟秉枢:只要是竞技体育,就是精英体育,用运动员的表现水平来影响人们去关注赛事,这是竞技体育的引领作用,我认为你所说的职业运动员“抢镜”并不是问题。我们可以参考足球世界杯的形式提前进行预选赛,比如每所学校,每个地区、省市,一层层预选,让普通学生也能得到与高水平运动员同场竞技的机会,只要你报名就可以参赛,因为竞技体育在规则面前是平等的,明星运动员能够体现他的号召力,更重要的是通过与普通学生的交流来实现,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直接进入决赛。

  谢震业:其实,学运会是有考虑到这些的,比如比赛会分为甲、乙组,职业运动员跟非专业运动员分开比赛,让比赛更公平,也通过知名运动员来提升学运会的关注度和外界的认可度,一场比赛的选手如果都是水平较低的,赛事没那么好看,自然就不会受关注。竞技体育本来就是需要有观赏性,如果观赏性不足,受关注就下降了。

  WHY——何用

  学生运动会,有何价值?

  许蓓:两位说的都有道理,不过目前来看学运会受关注的方面,更多的还是明星运动员,比如孙杨、谢震业、傅园慧这些顶尖选手的参与,除此之外,学运会似乎还没有展示出更多的价值作用。

  谢震业:我觉得优质的赛事可以推动校园体育发展,以赛事带动校园的体育氛围,包括让高水平的职业运动员回归学校,都有它的作用和意义。我自身的体会是,高强度的训练任务之余还要顾及学习任务,可能不太现实,但是保持参与很重要。人各有所长,职业运动员包括这份职业有他自己的价值,加上体育产业发展迅猛,如果能用优质的比赛来提升高校对体育的重视,我觉得是更重要的。学校要参加比赛,就需要让学生有时间去准备,更进一步,高校就会投入支持和发展竞技体育,提高对体育的关注度,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培养健康、运动的相关学科。

  钟秉枢:前面说到衡量赛事质量的标准,第二点是项目设置和参与程度。学运会的项目设置很关键,要让什么人参与,要如何推动校园体育发展,都有“技术含量”,首先项目的设置必须是在大学和中学校园内开展广泛的项目,这样才有广泛基础,但是,也要通过设项来推动校园体育发展,比如体操,我们多年来的科研研究都认可它是对中小学生体质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的项目,但是它的参与程度现在在校园里很低,那么是不是可以通过学运会的设项来推动。

  另外在竞技之外,是不是也要考虑体育与文化、体育与教育的融合,还有体育与科研的融合,这样来体现学运会的特点。比如我们看到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期间,会有很丰富的学术活动,科研报告会、学生和老师们都可以参与;在运动员村会有各类学术讲座,包括运动员如何应对媒体、如何科学饮食和防止食物导致的兴奋剂问题,还有职业运动员如何规划时间安排学习,如何规划未来的职业生涯等。

(责编:郝帅、杨磊)
相关阅读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