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帮忙吗?”“不好意思,让您久等了,这是您的公交卡。”……从来到雅加达的第一天,亚运会的志愿者就用善意的笑容和耐心的解答给我们带来了温暖。
又是一个从新闻中心结束工作的深夜,记者在朋加诺体育中心外准备打车回酒店,但等了一段时间还没有空车经过。这时一句清晰的中文传入耳中,“需要帮你们打车吗?”一位志愿者看着我们,指了指自己的手机。这位叫布帝的印度尼西亚姑娘用打车软件帮我们叫了回酒店的车,还热情地跟我们攀谈起来。原来她曾在广州的暨南大学学习中文,“那你和苏炳添可是校友呢!”听到记者的话,布帝十分兴奋,“那天我的朋友圈都在刷屏,苏炳添太厉害了,不能进去看他的比赛,确实很遗憾,但我在体育场外为大家服务更重要。”
从暨南大学毕业之后,布帝回到雅加达,成为了一名中文导游,“我很喜欢现在的工作,可以带着中国游客到处玩。我之前去过桂林,那里太美了,希望有机会去中国更多地方走一走,看一看。”
本届亚运会,拥有中文这一技之长的布帝报名成为了志愿者,“能够参与到亚运会当中,感觉很荣幸,可以和来自亚洲各地的人接触,听他们讲讲各地的事情,很有意思。希望大家可以感受到我们的热情,认识到我们国家的美好。”布帝真诚地说。
8分钟后,车来了。布帝邀请我们一起合影,她开心地比出了“剪刀手”,还加了记者的微信,要把照片传过来。回到酒店,记者不但收到了她发来的合影,还有贴心的中文问候。
正是有了这些志愿者的存在,才让我们的亚运会报道之旅顺利而高效,感谢他们的笑容,更感谢他们的用心。
《 人民日报 》( 2018年08月30日 1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