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63919太极队创新的故事
在不久前泰国举办的“一带一路走进泰国”中泰文化友好交流活动中,北京选送的“杨式太极扇”喜获金奖,因节目由最基层的63919太极站主创并表演,获奖让人多少有出乎意外之感。
63919太极队在泰国展演《梨花颂》
当看到她们的表演视频,不由又为之拍案叫绝。虽然只有7人表演,却不失悠韵典雅、运势绵延、钢柔相济、气场恢宏之特效。
特别是那“梨花颂”的京腔京韵背景音乐,那李隆基和杨玉环凄凄惨惨悲悯爱情的意境一下提震了人们的灵犀共感,迅速把人带入了那如诉如泣的浑元之中,屏气凝息中,谁不想听听看看这里表述的又是怎样一个故事呢。
故事很简单,就是36式杨式太极扇各动作的重新排列组合。
但组合不简单,它是63919太极站27年来太极精神的传承创新和心路历程的展现与凝结。
1992年,随着国家普及太极的深入人心,随着第一任老站长丁一退休挑起太极队长的担子,63919太极队正式注册成立。成立之初,他们学习的兴趣很广,从五禽戏、八段锦、推手,到杨、陈、孙、武、吴,以及拳、扇、剑,各式子、各门派学了不少,门惠丰、李德印、阚桂香、宗维洁等大师都给他们进行过专门指导。
然众多门派与式子中,惟新改编的36式杨式太极扇让他们情有独钟,眷恋不舍,每天的晨练中别的式子可以不打,这套扇是必练的。
这也许来自于36式是首传于他们继而发扬光大的。
当年北体大武术教研室杨丽教授根据社会群众的需求创编了36式杨式太极扇的新套路,该式子在杨式太极拳的基础上,通过对技术动作和劲力的改进创新,使扇法严谨,技术特点突出。63919队有着浓厚的太极基础又和北体大有密切联系,成为36式杨式太极扇最早的传授点之一。事实上这套太极扇便于中老年人习练,广受中老年人群的喜爱,很快成为全民健身的常年练习套路和国家推广的竞赛套路。
第一任站长丁一(左3)和队员们2013年展演《牧羊曲》获奖时的合影
2004年夏日,北京“第七届国际导引养生功、第八届国际武术太极拳比赛表演大会”上,杨丽教授特邀63919站太极队与她及她的学生联合表演了36式杨式太极扇,背景音乐使用的是《牧羊曲》。以《牧羊曲》为音乐背景的36式此后被她们在多个场合、多次进行了公开表演或比赛并获奖项,如“北京体育大学第十一届武术比赛交流大会”一等奖等。2006年他们还和杨丽老师共同在奥体中心录过展播视频。作为一个基层站,这足以让他们骄傲自豪一阵子。但若仅限如此,他们就不会有以后的荣光了。
2014年是新中国成立65周年的喜庆之年,63919所在系统拟为驻京老干部筹办一个大型汇演活动以庆贺之。活动特意邀请63919太极队出演太极扇的节目。此时她们正为该节目已经使用了近10年,如何寻找机会推陈出新编一套新节目而纠结,接到邀请后感到时机来临。活动的总导演为使节目更具时代性、观赏性,十分认同她们改编的想法,还特派一名编导协助进行节目的改编。该导演由于对太极扇的套路不熟悉,在编排中和实际脱节较多,最后太极队的人员提出自己改编,由活动筹委会编导人员认可。
第二任站长王普秀(中)和队员们展演《精忠报国》时的留影
为充分展示军人风采和豪迈,他们使用了《精忠报国》为背景音乐,震撼人心的旋律、悲戚雄壮的气氛、壮丽恢宏的气势、悲愤苍凉的基调,队形和招式的重新改动、服装头饰的新锐和新潮,使这套节目有了新的生命,与原套路相比,有了很大的改观,对这个节目赞赏有加。特别是那些老军人们在表演中的蓬勃状态令系统的领导们交口称道,赞赏有加。特别是第二任站长老军人王普秀此时已是78岁高龄,但铮铮铁骨、刚劲有力傲然挺立的精神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依靠这套拳扇,他们又在太极天地的舞台上辉煌了几年,也夺得不少奖项,其中包括海淀区太极拳协会的集体项目比赛一等奖等。
转眼到了2019年元月初,第四任站长梅苹接到海淀太极拳协会的电话,说3月份泰国有个比赛,北京只有海太协会参加两个项目,一个养生气功,一个太极扇。协会研究决定把太极扇的任务交给你们。
任务好接受,但真正接手过来才发现有许多的难。
难在春节在即,人员流动大,组织不易;难在节目的编排与创新,既要展现北京又要考虑国外观众口味;难在服装搭配,资金从哪里落实;难在背景音乐的选择,总不能还用精忠报国吧;难在现有人员的基础参差不齐……
参赛起初只有6人报了名,中途有一人家中有事又退了出来,剩下5人。后来又增添了2人,凑至7人,全是女性,平均年龄65岁,最大的73岁。虽然还显单薄,但也只能如此(最理想的是10至12人)。
人少没难住梅苹,就是5个人也要上场,军令状已接下,退路是没有了。好在前一段时间她们对新的节目有了酝酿和准备,也就是试用过深受大家喜欢的《梨花颂》为背景乐,以强调杨式太极扇柔美的一面。与《精忠报国》的阳刚不同,这首曲子比较凄婉,但词曲典雅、意境深悠、回味隽永、感人肺腑,特别是京腔京韵的唱派,显出与众不同的味道,梅葆玖、李素胜、刘桂娟、李玉刚、霍尊、甚至10岁的王泓翔都有经典传唱。如果再加上太极,等于把两个国粹融合在一起,编排的好,定能更好地展现我国的深遂文化和内涵。
鉴于这次演出是场比赛,因此在原有的表演套路上必须进行较大的调整,加大动作难度和艺术表现力,才有可能出奇制胜。然而演出的7人中有3人没有过改编演出的训练,1人干脆在太极扇方面还是空白。梅苹是个乐观的人,好像没有过什么烦恼,不会就手把手从头教起,队员们都很努力,这是没得说的。
关键就是招式的重新排列组合。要把36式的主要原素都体现进去,还要因人而异适当调整,要使开扇、劈扇与音乐节奏绝对一致。动作的设计也根据大家的接受能力一边练习,一边固定。好在大家特别是对太极生疏的人主动勤苦练功,加点加时自主复习。终于在出发前把节目编排的有模有样了,但还应该检验一下成果。可惜连检验的时间都没有,她们就启程奔赴泰国了。
总共有12个队参演,她们是第10个出场。原本也没想着能拿大奖,她们想法也很简单,仓促上阵、临阵磨枪,只要不垫底,脸面就算挂住了。想法的低调使她们心态平稳,但在表演过程中,看到别人的表演无论化妆扮相还是服装的前卫都胜她们一筹,她们的底气在逐渐下降。带着心气不足的魔影她们准备登场了,大家互相鼓励尽量演好,不要垫底。然而在场上灯光一亮,《梨花颂》的音乐播放的刹那,7个人的心绪魔鬼般地一下提振起来,精神饱满,劲力十足,全部情绪、肌肉突发调动起来。伴随着音乐的委婉转承,她们的一招一式也饱含流动的生命。特别是主办方为配合她们的演出所制作的背景画,使用了一幅幅流动的泼墨大写意中国画来衬托演出,这应该又是一绝,也是典型的国粹。也鼓动并碰撞着她们的热烈激情。
伴随下场时最后一人动作亮相,全场由衷响起热烈掌声。那是对中国文化的赞美,是对太极文化、京戏艺术以及国画艺术巧妙融合的奖励,更是对“一带一路”国际经济合作间中泰文化交流的嘉赏。
海淀太极拳协会会长王雁元和《梨花颂》演员合影,从左往右分别是王可群(65岁,第三任站长)、孙淑卿(73岁)、雷惜民(64岁)、董友丽(57岁)、王雁元、梅苹(61岁,现任站长)、白秀芝(65岁)、贾淑芳(72岁)
颁奖环节中,她们怎么都没想到金奖的名单里会出现《杨式太极扇》的名字,一股热流涌上心头,汗水总算没白付出,协会的重托总算完成。尽力了,得到了,她们说值了。
当回到北京再找获奖原因时,梅苹深深感到是创新,从《牧羊曲》版到《精忠报国》版再到《梨花颂》版,实际就是一个传承和创新的过程。而把太极、京戏、国画这三个“文化上的大国重器”组合在一起,无疑加重了节目的份量。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中泰文化交流比赛活动中,北京海淀太极拳协会选送的另一个项目《养生太极》,巧妙将健身气功和八法五步相结合,荣获了银奖。由此,由王雁元会长带队参赛(并直接参演了“养生太极”)的两个项目均斩获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