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体育
央广网北京7月28日消息(记者王泽华)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报道,古树名木,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寄托着广大人民群众的乡愁情思,延续着优质的生物基因,被誉为“绿色的国宝”“有生

央广网北京7月28日消息(记者王泽华)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报道,古树名木,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寄托着广大人民群众的乡愁情思,延续着优质的生物基因,被誉为“绿色的国宝”“有生命的文物”。保护古树名木,是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生动实践,也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据第二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显示,我国普查范围内现有古树名木共计508.19万株。国家林草局近日表示,我国将每十年组织开展一次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全力推进《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出台,积极探索古树名木保险制度,加强智慧管理。

 

黄山迎客松(孙俊/摄)

黄山迎客松,也许是中国被人们拍照最多的松树。它伸向一侧的枝杈,仿佛热情张开臂膀欢迎宾客,故而得名“迎客松”。这棵松树可不简单,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有了专职的守松人。如今,这一重任落到了第十九任守松人——胡晓春的肩上。他说,为了科学保护迎客松,他自学了林学、病虫害学等专业知识,每隔两小时就要在迎客松前“打卡”。除了观察树皮、梢头、枝丫、树冠之外,每天的巡检细到连松针都不放过,积累下了将近150万字的守松日记。

胡晓春说:“日常的情况下,我们每天要每隔两个小时巡护,日常坚守,巡查周边环境,防止一些人员或动物进入保护区等等,主要我们还是以保护为主,就是切实地让迎客松在原生态的情况下正常地生长。”

除了日常巡护、定期接受专家会诊,千年迎客松身边还多了不少科技化的新装备。迎客松保护区域内建立了四要素自动气象站,实时监测迎客松周边的温度、降雨量等,红外线监控报警系统实时关注周边是否有人或野生动物活动。黄山风景区管委会园林局资源保护管理科工程师汤明霞表示,为保护景区古树名木在内的众多生态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景区已逐步形成独特、有效的“景点封闭轮休”管理模式。

汤明霞说:“我们对天都峰的黄山松、黄山杜鹃、灯笼树等5种代表性植物固定样株的生长指标和10块固定样方的草本植物层盖度指标进行检测,符合规范中规定的开放标准。‘景点封闭轮休’对黄山生态恢复是一项极其有效的保护措施,对实现世界遗产可持续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过休养生息后的区域内,微生物、动植物分布均较轮休前有显著变化,动物活动更频繁活跃,植物生长更茂盛,植被覆盖率提高。”

翠云廊鸟瞰(广元市林业局供图)

而在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的翠云廊内,一株株参天古柏苍翠欲滴。翠云廊,是目前我国保存最为完好、面积最大、数量最多的人工行道古树群。苍老的虬枝、斑驳的树皮,都在无声地诉说着光阴的故事。翠云廊古柏智慧管理平台技术负责人张天祎介绍,智慧化管理,成为当地保护古树名木的重要抓手之一。

张天祎说:“平台建成之后,主要是由智慧监管系统和数字孪生系统两部分组成,会有14台智慧设备,是由10台智慧监控设备、2台动态环境监控设备,还有2台虫情监测设备组成。通过智慧系统可以实现对古柏保护的智慧化、高效化管理。”

这些设备具体将怎样发挥作用呢?剑阁县古柏保护筹备工作组组长张大军解释,这将形成一套自动监测体系,一定程度上提高人工巡护工作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

张大军说:“一旦在某个地点发现问题以后,平台就会提醒我们,并把短信发给我们的管理人员,可以提供比较真实的数据分析。这套系统建成以后,对古柏保护来说,比起以前传统的管理方式,我们管理起来精准性会提高很多。”

老君柏(国家林草局供图)

保护古树名木是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实践,而其背后更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国家文物局文物古迹司(世界文化遗产司)副司长张磊表示,古树名木不仅是自然生长的树木,也是与文物建筑、石窟石刻、遗址墓葬相依相伴,共同承载悠久历史传统、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的“活文物”。

张磊说:“古树名木很多都位于各级不可移动文物之中,比如河北黄骅的古贡枣园,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云南澜沧的景迈古茶林,是世界文化遗产;翠云廊,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剑门蜀道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7000余株古树与沿线的历史城镇、寺观祠庙、石窟造像、摩崖碑刻,共同成为蜀道文化遗产的重要构成。可以说保护古树名木,既是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也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中华文明精神标识的重要途径。”

根据第二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我国普查范围内现有古树名木共计508.19万株。国家林草局局长关志鸥表示,下一步,国家林草局将会同有关部门全力推进《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出台,推动古树名木保护纳入各级林长制督查考核体系,积极探索古树名木保险制度,加强智慧管理系统应用,传承历史文化,讲好中国古树名木故事。

关志鸥说:“古树名木就是星散在锦绣大地上、绵延于岁月长河中,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丰厚的家底。我们确定了每十年开展一次大规模的普查,要全面、动态地摸清古树名木的资源状况,及时开展认定、登记、建档、公布、挂牌等工作,逐步把所有的古树名木资源纳入保护范围,逐步实现落地上图,精细化管理。”

北京潭柘寺帝王树(杨树田/摄)

相关阅读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