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足球
明天,位于叶尼塞河与西伯利亚大铁路交汇处的俄罗斯城市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将迎来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余名运动员——第二十九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简称“世界大冬会”)将于3月2

明天,位于叶尼塞河与西伯利亚大铁路交汇处的俄罗斯城市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将迎来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余名运动员——第二十九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简称“世界大冬会”)将于3月2日至12日在这里举行,这也是俄罗斯首次举办世界大冬会。

本届大冬会共设高山滑雪、单板滑雪、自由式滑雪、越野滑雪、冬季两项、定向滑雪、冰壶、冰球、短道速滑、花样滑冰、班迪球在内的11个大项、76个小项的比赛。中国大学生体育代表团派出了172人的阵容,其中运动员84人,平均年龄20.8岁,来自全国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4所高校。

参赛:既取得成绩也要学习交流

世界大冬会每两年举办一届,是冬奥会之外规模最大、竞技水平最高的世界性冬季综合运动会。本届大冬会,中国队将参加除冬季两项、定向滑雪和班迪球以外的8个大项、37个小项的争夺,在自由式滑雪、短道速滑等传统优势项目上有望冲击奖牌。

中国队的84名运动员中,有22人参加过上届大冬会,北京小伙儿李天乐就是其中之一。出征大冬会前,单板滑雪队在吉林松花湖雪场进行集训,李天乐会时不时地在自己的公众号里记录下训练中的趣事或总结技术要领。有了两年前在阿拉木图的比赛经验,他显得沉着自信了许多:“上届比赛我的最好成绩是第二十三名,希望这次能进决赛(前16名)。”

世界大冬会不仅是一项冰雪赛事,更重要的目标是将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运动员们联系在一起,互相尊重、公平竞争、建立友情。“希望运动员们能代表中国大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同时也希望他们能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学生进行交流。”教育部学生体育协会联合秘书处秘书长薛彦青说。

从2005年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正式组团参加世界大冬会以来,“淡化竞技成绩任务,重在学习、交流与锻炼”的参赛目标延续至今。“交一个朋友,走进一所大学,参观一所博物馆”的要求让运动员们对比赛有了更多的期待。来自北京大学的杨诗琪从小就跟着母亲滑雪,第一次参加世界大冬会的她非常希望和国外高水平运动员交流,“想看看他们的训练模式是怎样的”。

选拔:普通大学生运动员数量增多

两年前的阿拉木图大冬会,6名没有专业背景的普通大学生运动员通过全国大学生滑雪挑战赛选拔而来,在高山滑雪和单板滑雪平行大回转项两个项目中安全完赛,成绩也和以往持平。

普通大学生的表现让人眼前一亮,也让大冬会选材的步子迈的更大。在2018年年初就早早开始的本届大冬会中国代表团的组团工作,进一步扩大了对非体育专业的普通大学生的选拔范围。

据了解,本次选拔工作在高山滑雪、单板滑雪平行大回转、越野滑雪和冰壶4个项目上,依托国内现有的大学生冰雪赛事选拔出了29名普通大学生参赛。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竞赛部主任程洁说:“我们想让更多的普通大学生也能登上世界竞技体育的舞台,并希望以此激励广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投身体育项目。”

虽然这些普通大学生运动员中的多数在大学前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但他们的雪龄都不短,近几年也频繁参加各类全国冰雪比赛,成绩突出,具备一定的实力。在组队之前,大体协也专门组织专家对大学生联赛水平进行了摸底,评估确认可以达到完成大冬会参赛任务的标准。赛前,各参赛队在也都进行了约20天的集训,有的队伍甚至在春节期间也没有停止训练,他们对提高比赛成绩信心满满。

培养:营造更浓厚的冰雪运动氛围

从这次中国代表团运动员的地域构成来看,虽然东北三省依然占据了大部分,但是普通大学生运动员更多的出现在华北地区,呈现出南移的趋势。本届大冬会7名高山滑雪队队员中,只有两人来自东北地区,其他5人都来自北京高校。

程洁介绍,越来越多来自北京的普通大学生走进了大冬会。“这得益于当地很早就开展了大学生高山滑雪锦标赛等冰雪赛事,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冰雪运动氛围浓厚。”对外经贸大学李天乐结缘冰雪就是因为加入了学校的滑雪社团,该社团每年招新100人左右。每年雪季的每个周末,许多像李天乐一样热爱滑雪的大学生就会“泡”在北京周边的雪场,享受冰天雪地带来的乐趣。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囿于场地和经费限制,许多地方未能形成学生冰雪运动的发展气候。近几年,借助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东风,实现“3亿人上冰雪”的目标,越来越多的学生冰雪赛事逐步开展,更多学生有机会了解冰雪运动、热爱冰雪运动。

依靠赛事杠杆,撬动冰雪运动走进校园,是大学生体育与时俱进的选择。近年来,大体协开展了包括全国中学生越野滑雪锦标赛、冰球锦标赛等在内的多项学生冰雪赛事,还因地制宜地在一些南方城市开展了越野滑轮的全国中学生比赛。“希望通过这些赛事的牵引,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和喜爱冬季项目,并带动周围的人了解和爱上冬季项目,为扩大中国冰雪人口基础做出贡献。”程洁说。 

(责编:胡雪蓉、张帆)
相关阅读
热点推荐